刘爱华
发布时间: 2022-05-13 浏览次数: 3351

    刘爱华,江西省南昌县人,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博士,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博士后,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职博士后,现为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江西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南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江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俗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江西广播电视台《非遗江西》栏目学术顾问。

一、研究领域

非遗保护、民俗理论、民俗文化产业、传统工艺

二、主要课题

1.“古笔文献稽考及制笔技艺传承研究”(资助编号:19VJX161),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与国别史等专项课题(主持)。

2.“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民俗传承机制创新研究”(资助编号:2019T12056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12批特别资助项目(主持)。

3.“‘非遗’视域下的毛笔制作技艺生产性保护研究”(资助编号:2015M57172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7批面上资助项目(主持,已结题)。

4.“江西气派:海昏侯国遗址品牌化运作机制研究”,(资助编号:2019KY16),2019年江西省博士后科研项目择优资助项目(主持)。

5.“文化认同理念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价值审视与高校传承“PAIDEE”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1ZD025),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高校系列)重点课题(主持)

6.“民俗认同与中华传统节俗资源创造性转化研究”(项目编号:18DY21),2018年度文化和旅游部文化艺术研究委托项目(主持,已结题)。

7.“生活教育理念下非遗资源融入研究生课程体系有效途径研究:以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为例”,2020年度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主持)。

8.“民俗节庆与乡村振兴:以篁岭古村重建为例”(项目编号:18@ZH011-0320190417),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治理智库“百村社会治理调查”重大项目子课题(主持)。

9.“江西文化产业品牌培育与发展研究”(批准号:JC1404),2014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主持,已结题)。

10.“毛颖之技:江西文港毛笔制作技艺传承与创意开发研究”(项目编号:15YS19),2015年度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主持,已结题)。

11.“进贤县文港镇周坊村历史与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6CS05),2017年度江西省社科规划“村史馆”专项课题(主持,已结题)。

12.“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中华传统节俗传承利用研究”(项目编号:YG2018247),2019年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主持)。  

三、课程建设

1.“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研”入选2019年江西师范大学“双万计划”一流课程(社会实践)培育项目建设名单,并被认定为2021年江西省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

2.“中华传统节日”入选2020年江西师范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名单。

四、代表论文

1.《“新礼”与旧俗的对峙:民国时期废历运动宣传策略的误区及其阐释》,《民俗研究》(CSSCI) 2020年第5期。

2.《符号、消费与遗产建构:乡村振兴战略下海昏侯国遗址旅游业态发展探究》,《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CSSCI) 2019年第1期。

3.《经济新常态下中部地区文化产业品牌培育策略研究——以江西省为例》,顾江主编《文化产业研究(第20辑)》(CSSCI集刊),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12月。

4.《城镇化语境下的“乡愁”安放与民俗文化保护》,《民俗研究》(CSSCI) 2016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化研究》2017年第3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杂志(2018年第3期)外译。

5.《符号价值视野下毛笔制作技艺的保护传承与创意开发》,胡惠林、陈昕主编《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第23卷)》(CSSCI集刊),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11月。

6.《文化产业视域下海昏文化的传承、传播与创意开发》,顾江主编《文化产业研究(第14辑)》(CSSCI集刊),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11月。

7.《“梦笔深藏五色豪”:中国古代梦笔传说及其类型分析》,《民族文学研究》(CSSCI) 2015年第2期。

8.《新型城镇化语境下民俗文化反哺的效能与维度》,《民俗研究》(CSSCI2015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收入《城市文化创新研究读本》。

9.《工具理性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困境探析》,《民族艺术》(CSSCI) 2014年第5期。

10.《创意与“变脸”:创意产业中民俗主义现象阐释》,《民俗研究》(CSSCI) 2012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化创意产业》2013年第2期全文转载。收入周星、王霄冰主编《现代民俗学的视野与方向:民俗主义·本真性·公共民俗学·日常生活》(全2册),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

11.《走出“围城”:网络媒介下民俗文化资源观的形成》,《青海民族研究》(CSSCI) 2012年第4期。

12.《集体无意识下民族精神的回归与民众狂欢——民俗学视野中的<中国红歌会>》,《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CSSCI) 2010年第1期。

13.《“移植”视域中的南昌瓷板画及其阐释》,《民族艺术研究》(CSSCI) 2010年第2期。收入南昌瓷板画研究中心编著《南昌瓷板画透视》,江西美术出版社2014年版。

五、专著编著

1.编著《船》(中国民俗文化系列),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1月版、6月版。

2.编著《中华民居》(中华民俗图文书系),农村读物出版社,20106月版。

3.编著《瓷都拾遗:景德镇瓷业习俗》(华夏文库民俗书系),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3月。

4.专著:《手工作坊生产与社会交换——以江西文港毛笔为个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9月。

5.执行主编:《江西文化蓝皮书: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12月。

六、奖励荣誉

1.荣获2006年华南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一等奖

2.荣获2010年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综合奖学金(学术优秀型)

3.“区隔共融理念下宗教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创意开发研究——以南昌西山万寿宫为例”荣获2018年江苏省文化产业学会第六次科研优秀成果评选二等奖

4.“乡村旅游产业振兴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以婺源篁岭古村为例”荣获2021年第四届“费孝通田野调查奖”征文优秀奖(国务院参事室)

七、讲授课程

本科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研》(校“双万计划”一流课程)《民俗学概论》《中华传统节日》(校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立项建设)《文化品牌学》《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案例教学》《影视民俗学》

研究生:《非遗保护与创意开发》《民俗文化产业专题研究》《文化产业前沿问题研究》《民俗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