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拓宽学生专业视野,2021年12月29日,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2019级旅游管理专业25名学生在专业教师张景谷和卢俊阳(兼任班主任)带领下,前往江西省上饶市开展专业见习。此次见习目的地是位于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鹅湖镇鹅湖山麓的鹅湖书院,它是古代江西四大书院之一。
“邻于僧,远于市,东有书楼,鹅峰对峙。烟霞苍翠,高山仰止,流风宛然”,这是《铅山县志》对鹅湖书院地理位置的描述。“大江以西古称文献之邦,书院之建不知有几,惟鹅湖之名与白鹿并称天下”,这是大理寺正卿李奎的《重建鹅湖书院记》对鹅湖书院的地位的高度评价。
书院在唐代主要是修书、校书及为皇帝讲经的官办机构,宋代以后民间讲学蔚然兴起,成为朋友相聚讲习道义之所,主要聘请当世大儒主持。南宋淳熙二年(1175),时称“东南三贤”之一的吕祖谦,约请当时的理学大师朱熹和心学之魁陆九渊、陆九龄等论辩于鹅湖寺(后在鹅湖寺西侧修建鹅湖书院),史称“鹅湖之会”,这是理学心学之间一次大交锋、大碰撞,是宋明理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的事件,鹅湖书院也因此名声鹊起。
数百年的历史中,鹅湖书院历经沧桑,多次遭受破坏,并历经了多次修复重建,此次见习恰逢鹅湖书院进行第二十九次修复,学院优秀院友詹谷川科长亲自讲解。
进入书院之后,映入眼帘的是康熙帝为书院题写的“穷理居敬”匾和“章岩月朗中天镜,石井波分太极泉”楹联,楹联中提到“章岩”和“石井”都是铅山的名胜,借喻朱子理学的要旨,揭示了朱熹理学的治学之道和致精之本。
在书院的中轴线上,屹立着一座全部由青石材料雕琢而成的牌坊,北额为“斯文宗主”四字,南额为“继往开来”四字。参观时因书院在进行修复活动,牌坊被部分遮挡,无法观其全貌。据詹学长介绍,四柱三间五楼式冲天顶石牌坊上共有大小鲤鱼18尾,象征着从四面八方来到鹅湖书院求学的学子,学有所成,有朝一日鱼跃龙门。其额上方北面镌刻龙门,南面镌刻大雁塔,周边均为镂空万字花格图案,顶楼钱芯宝葫芦石雕,南北面分别为彩带束缚的“朱笔”和“香囊”,意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走过牌坊,便是状元桥,桥上的部分石砖被做好标记挪至一旁,等待工作人员进行修复,不少同学对工作人员的修复工作表现出浓浓的好奇心。在詹学长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书院内的部分建筑及展示品,了解了不少关于鹅湖书院的修建历史以及鹅湖论辩的故事。
据詹学长介绍,全国仅三处“敬惜字炉”被保留至今,鹅湖书院的“敬惜字炉”就是其中之一。此炉有警戒后人“读书当因敬而惜字”之意,古人认为哪怕是写了字的纸也是神圣的,不可随处丢弃,要置于炉中焚化。而且焚化时旁人不可靠近,以免泄密,有碎纸机的作用。
本次鹅湖书院之旅时间虽短,却拓宽了学生的眼界:首先,了解到为保持古建筑原真性,我们要修旧如旧,甚至是用其原材料进行修复,这个工作细致而艰难,提示着我们对待文物要细致,保护文物要用心;其次,通过牌匾上纹样的解读,深刻认识古人真正的寒窗苦读之苦,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第三,通过对“鹅湖论辩”、“敬惜字炉”等历史典故的了解,更进一步感受古人尊师重道之风,以及他们对知识的苦苦探索和追求,对今天我们的学习仍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2022年1月4日